焚书坑儒主要讲了什么 焚书坑儒主人公是谁

冷樱花2023-03-14  45

导读:焚书坑儒的主人公是谁?秦始皇。史书上,有关秦始皇“焚书”,“坑儒”的记载,参见《史记》卷六一一《秦始皇本纪第六》中的论述。司马迁对于这两件发生在不同时间的事,记载的较为详细和客观。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故事:两事的发生,部分人视秦始皇为暴君,认为…

焚书坑儒的主人公是谁?秦始皇。史书上,有关秦始皇“焚书”,“坑儒”的记载,参见《史记》卷六一一《秦始皇本纪第六》中的论述。司马迁对于这两件发生在不同时间的事,记载的较为详细和客观。

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故事:

两事的发生,部分人视秦始皇为暴君,认为其行为应该受到历史的批判。但就事件的发生而言,二则之间没有直接联系,彼此是孤立的事件。个人浅见,认为“焚书”、“坑儒”两事,秦始皇不该为此背上暴君的黑锅。

(一).“焚书”发生的历史背景。

始皇三十四年(公元前213年),天下初定,虽然六国被秦所灭,但人心不稳,浮动很大。六国很多民或士在内心还是怀念故国故土。他们表面上顺从秦国的统治,但内心的思想,文化上的牵绊,还是使他们倾向于故国文化。正是这种思想上的差别与隔亥,不利于秦国的政令统一,文化上对其他亡国子民的渗透与统治。

当博士齐人淳于越与丞相李斯的观点相违,李斯遂向秦始皇建议焚书。《史记》中记载,李斯进言称,“入则心非,出则巷议,夸主以为名,异取以为高,率群下以造谤。如此弗禁,则主势降乎上,党与成乎下。禁之便。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。非博士官所职,天下敢有藏《诗》《书》百家语者,悉诣守、尉杂烧之。有敢偶语《诗》《书》者弃市。以古非今者族。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。令下三十日不烧,黥为城旦。所不去者,医药卜筮种树之书。”制曰:“可”。

从上述记载来看,是丞相李斯提出的“焚书”建议,而秦始皇觉得李斯提出的建议符合当时的事实情况,为了强化对民众思想统治,同意了其建议。

秦始皇虽然同意“焚书”,但“焚书”是有选择性的。焚的是《诗》《书》诸子百家和其他历史,留下的是秦记、医药、卜筮、农事耕种等经典。打破了曾经的流言蛮语一一焚尽天下书,让天下人无书可读。这是对秦始皇天大的误解。

(二).“坑儒”的真正事实。

首先,所谓的“坑儒”发生在始皇三十五年(公元前212年),时间上比“焚书”晚一年。说明两件事是独立的,不是“焚书”的延续。

其次,此处“坑儒”的“儒”,并非单纯的“儒生”,而实为江湖术士和诽谤秦始皇的儒生。

最后,进一步分析“坑儒”的历史背景。秦始皇统一天下后,在权利和享乐欲的支配下,想要寻求长生不死药。方士候生、卢生等为求富贵,就迎合其需要,答应为秦始皇找到药。结果在享受了厚恩后,因完不成任务,怕杀头选择逃跑,但二人竟然诽谤秦始皇暴戾,专权,任用狱史。

秦始皇听闻二人逃走,非常恼怒。《史记》记载:始皇闻亡,乃大怒曰:“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。悉招文学方术士甚众,欲以兴太平。方士欲练以求奇药,今闻韩众去不报;徐市等费以万计,终不得药,徒奸利相告日闻。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,今乃诽谤我,以重吾不德也。诸生在咸阳者,吾使人廉问,或为妖言以乱黔首。”

从此处记载可以看出,卢生等方士和一些诸生的言行作为,彻底激怒了秦始皇,才下令追查。最后圈定460余人活埋于咸阳。这就是“坑儒”发生的历史背景。

(三).如果公正的看待“焚书”、“坑儒”?

根据以上事实,综合评判两事的影响。在中国古代历史上,历代君王要维护其地位,都会在思想上加强王权统治。汉武帝时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;清朝有名的“文字狱”,其影响都远大于“焚书”。而对于侮辱诽谤君主的处罚,历史上每个朝代都是严刑峻法。

所以说,“焚书”、“坑儒”的发生,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,不是秦始皇治理国家的标签。我们应该认可并尊重秦始皇,其曾在中国历史上做出过杰出的贡献一一首次统一了国家,统一文字、度量衡,设立郡县制等。

秦始皇焚书坑儒,事迹主要见于司马迁的《史记》。而《史记》中关于这一段的记载,措辞极为模糊可疑,不仔细辨别,极容易被骗。但是,这个责任不该由《史记》的作者司马迁承担,而是由后世篡改《史记》的儒生来承担。

焚书坑儒主要讲了什么 焚书坑儒主人公是谁

一、《史记》改造工程

《史记》在流传的过程中,很多篇目被删改过。其中过程非常复杂。这里只略述其大概。

《史记》成书之后,在汉代一直被视为谤书。在西汉时,《史记》被藏在宫中,在外面是被严禁流传的,即使实在诸侯家中,也没有完本。

焚书坑儒主要讲了什么 焚书坑儒主人公是谁

到东汉时,政府开始下诏增删《史记》。《后汉书.杨终传》记载:

“受诏删《太史公书》为十余万言。”

经过杨终的删改,《史记》才开始流行起来。

除了删改,现在流行的《史记》全书,还窜入了其他的文字。日本学者泷川资言认为:《史记》补窜的篇目有34篇,其中就包括了记录了焚书坑儒时间的《秦始皇本纪》。

对《史记》进行窜补的学者主要是东汉时期的儒生。他们在篡改的过程中,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,删去了于儒家不利的记载,做了有利于儒家的修改。

其中焚书坑儒就是他们的重点改造对象。

二、坑杀方士是怎么变成坑杀儒生的

我们细看焚书坑儒的经过,发现值得推敲的地方颇多。

首先,在坑儒事件中具体提到名字的人都是方士。侯生和韩众,韩国出身的方士。徐市,就是徐福,齐国出身的方士。卢生,燕国出身的方士。这些有名有姓的方士多年出没在秦始皇身边,糊弄秦始皇,终于引发了秦始皇的怒气,当然地成了坑杀事件的打击对象。

焚书坑儒主要讲了什么 焚书坑儒主人公是谁

但是,当秦始皇大怒时,被谴责的对象由方士变成了“文学方术士”。“方术士”,就是方士。“文学”,就是文学之士,可以泛称博学善文的人,也可以用来指称儒学之士。不过,值得注意的是,这里提到的文学,没有一个有真名实姓,都是含含混混,一笔带过的。

焚书坑儒主要讲了什么 焚书坑儒主人公是谁

随后的叙述中,更是偷梁换柱,文学方术士被变成了“诸生”。诸生的意思,极易被理解为指学习经书的儒生。以“诸生”取代“文学方术士”,淡化了方士,强化了儒生。

经过几个层次的涂抹,极为隐蔽,又极为巧妙的偷换了概念。把坑杀方士变成坑杀儒生,完成了一次捏造的牺牲,进而骗取人们对儒家的崇敬。

所谓的坑儒,只是儒家知识分子编造出来的一出谎言,用未曾支付过的牺牲,去换取道德上的光荣。

展开全文


本文地址: https://www.fashion800.com/read-1067409.html
免责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时尚生活网(本网)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    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时尚生活网(本网)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若因作品内容、知识产权、版权和其他问题,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(邮箱fzsl@163.com),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.

为您推荐


推荐图文


相关阅读

最新回复(0)